穿流曲轉盡從容,野性全收很不同。
不是紅旗昨一舉,太行何以縛漳龍?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上世紀60年代初,十萬開山者,為了改變干旱缺水的困境,在黨的領導下林州人民從山西境內引漳河水入林州,歷經十年艱苦奮斗,終于建成了人工天河紅旗渠,紅旗渠總長1500公里它的建成從根本上改變了林州的生存和發(fā)展環(huán)境。隨著紅旗渠工程的修建完成“自力更生 艱苦創(chuàng)業(yè) 團結協(xié)作 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也隨之發(fā)揚光大。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紅旗渠畔拓荒創(chuàng)業(yè)的火熱激情照亮了每段平凡的歲月,通過參觀紅旗渠紀念館,使公司參加“紅色傳承 黨性教育”的同志深刻體會到了勿忘昨天的苦痛,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
在巍巍太行山上,林縣人民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一錘一釬,堅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了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建成了盤繞林濾山長達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紅旗渠。
紅旗渠展廳以紅色為基調,由序廳、旱魔、奇跡、豐碑、夢想、精神六部分組成,充分的展示了林縣人民在修建紅旗渠中展現(xiàn)出的那種“自力更生 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像一盞指引前進方向的明燈一樣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周恩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個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9月26日晚,公司黨委副書記辛軍海同志為黨員及參加此次教育的員工上了一次紅色傳承的黨課教育,教育的主題以“發(fā)揮黨的建設 注重黨的引領”為主線,生動形象的講述了在當時那個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的情況下,林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堅持戰(zhàn)斗艱苦奮斗的全過程。中國共產黨為實現(xiàn)人民最樸素的愿望和需求、始終秉承為民著想,為民謀利的初心無私的奉獻,在修建過程中,黨員同志以帶頭干、搶著干、爭著干的大局意識沖鋒在前,他們不圖任何回報,一心只為人民。
結合到公司的工作,公司黨組織以至于每名黨員要發(fā)揮黨建引領,讓公司的普通員工看到黨在公司發(fā)展中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要讓公司員工以公司黨組織為主心骨,以黨員為榜樣。
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巖鄉(xiāng)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四周群峰環(huán)抱,到處懸崖峭壁,山高溝深,交通不便,氣候寒冷,居住分散,信息閉塞,抬頭望天,抬腳就爬山,是全鄉(xiāng)自然面貌的真實寫照。解放后,在黨的領導下,農民自發(fā)的辦起了合作社,白手起家,靠著一根扁擔艱苦創(chuàng)業(yè),服務山區(qū)人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合作社堅持節(jié)儉持社的原則例行節(jié)約,精打細算、開源節(jié)流,黨員干部帶頭,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所需、解群眾所難、憑著一顆紅心、一副鐵肩、一雙鐵腳板,不畏艱難,用心血和汗水把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開封市新宋風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在公司黨組織的引領和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一路攻堅克難、披荊斬棘,每名黨員同志都充分起到了帶頭的作用,用自己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帶動周圍員工投身到公司的發(fā)展建設中。
新宋風公司是一個團結的集體、通過此次“紅色傳承黨性教育”使公司全體員工更加緊緊團結在黨的領導下,新宋風公司黨組織會秉承“紅旗渠”精神,把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把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傳承下去,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囑托傳承下去。
2020年9月28日